中南傳媒連續十屆入選文化企業30強

5月10日,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前排右二)來到湖南館,聽取湖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情況介紹,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蔡振紅(前排左一)陪同參觀。
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湖南組織省管七大國有文化集團參展,全面展示新時代湖南文化改革發展的新成就。
這是一份極具分量的文化產業榜單——以深圳文博會為平臺,由光明日報社與經濟日報社聯合發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為入圍企業頒獎,并與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宣傳部長,以及獲獎企業負責人“圍爐而談”,共謀全國文化產業發展。
5月10日,“全國文化企業30強”正式發布,這也是該榜單的第十次亮相。每一年的“30強”,可謂中國文化企業中名副其實的“大佬”,此次發布的“30強”主營收入高達3768億元、凈資產4569億元、凈利潤421億元,三項指標全部創歷史新高,且凈資產首次突破4500億元,凈利潤首次突破400億元大關。
與2017年的“30強”名單相同,出版發行企業占據了榜單的多個席位,數量高達13家,接近“半壁江山”。其中,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南傳媒”)再次入選,這也是該集團的第十次登榜,更因“年年入選”而顯示出其“常青樹”的本色。
此次與中南傳媒一同入選“30強”的還有另一家湘企,即芒果傳媒有限公司,總部同在長沙的天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則進入提名企業名單。三家企業同時入選,足見湖南文化產業發展韌性與活力。
其實,以出版、廣電、漫游為主要支撐的湖南文化產業,一直被冠以“文化湘軍”的美譽。據湖南省統計局初步核算,2017年湖南文化和創意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占GDP比重達6.35%,國民經濟支柱性地位進一步鞏固;與此同時,湖南文化產業影響力不斷增強,在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17)”中,位列綜合指數第七,居中西部第一。
堅守主業,“文化湘軍”的核心精神
36年,1700多萬字,100種圖書,幾代編輯參與,“走向世界叢書”100種于2017年完成續編工作,一場圖書出版的“接力跑”順利完成。
優秀的企業都有自己不變的底色,諸如蘋果的極簡哲學、華為的銳意創新、豐田的精益求精……對于中南傳媒而言,其企業底色有著更為純粹的文化情懷。如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南傳媒董事長龔曙光所言,中南傳媒能夠躋身全球出版業50強并位列第七,連續十年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并長期保持出版傳媒上市公司市值與利潤第一,靠的就是對出版主業的堅守。
2017年,由中南傳媒旗下岳麓書社出版的“走向世界叢書”百種完璧。這套歷經36年、1700多萬字、幾代編輯接力完成的大部頭,成為出版界的一段佳話。在龔曙光看來,這是出版企業的擔當與定力。“作為一家以出版為核心業務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整理、出版、傳播優秀中華文化是職責和使命,在資本競爭、技術競爭的背后,要做內容制勝的贏家。”
做出版、出好書。以“催生創造,致力分享”為理念的中南傳媒愈戰愈勇,圖書市場占有率穩居全國前三,科普、作文、古典文學等圖書板塊排名全國第一,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等國家級獎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先后打造了《湖湘文庫》《延安文藝大系》《走向世界叢書》等重點文化工程,推出《正能量》《時間簡史》《大清相國》等一批優秀暢銷圖書。
出版主業強勁,總體經濟規模堅挺,盡管發展戰略和定位在市場環境的變化中不斷升級,但中南傳媒始終保持了做強做大出版主業的戰略定力,牢牢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發展理念。這一發展理念,也成為“文化湘軍”的核心精神。不管是名揚海內外的湖南廣電,還是后起之秀天舟文化,亦或是低調務實的中廣天擇,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精耕細作,在持續提升企業發展效率的同時,共同拱衛湖南文化產業發展,使之“長盛不衰”。
改革創新,融合發展拱衛主業
2017年11月1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融合發展(中南傳媒)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在長沙舉行。
2017年,以中南傳媒為龍頭的湖南新聞出版行業總資產達到621.8億元、同比增長6.33%,營業收入為451.4億元、同比增長5.07%,利潤總額44.21億元、同比增長2.92%。出版圖書11942種,總印數45789萬冊;報紙85種,總印數94436萬份;期刊254種,總印數13759萬冊。
如此亮眼的數據背后,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及各個企業不斷的改革與創新。2015年以來,湖南持續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在全國率先組建了湖南省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實現了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的“四統一”。理順產權關系,整合重組8家省管國有文化企業,進一步提高規?;?、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出臺《湖南省省管國有文化企業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等多個文件,支持文化改革發展。當前,湖南正積極謀篇布局,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改革創新,帶來的是活力倍增。以中南傳媒為例,該集團已發展成為中國出版傳媒業中產業鏈最完整、媒介形態最豐富、傳播介質最多樣的龍頭企業,其發展軌跡本身即是“改革創新、融合發展”的鮮活案例。近年來,中南傳媒堅持“線上與線下結合,文化與金融結合”發展戰略,在保持傳統出版主業持續定力的同時,在文化金融、數字教育、傳播矩陣建設、IP開發運營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2017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融合發展(中南傳媒)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正式成立,并將圍繞文化與金融相結合的產融結合發展模式、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互聯網文化金融服務、以圖書IP無形資產為核心的全版權運營和產業推進模式等方向展開研究。至此,中南傳媒已初步形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博士后工作站+產業研究院+行業媒體”四位一體的科研架構,為企業的戰略研究、科學決策和技術攻關提供“智庫”支撐。
數據顯示,目前湖南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經濟效益初步顯現,文化企業業態創新和產業創新涌現,經濟效益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芒果TV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5億元、同比增長84%,利潤超過4億元;移動端用戶達5億,IPTV運營商業務覆蓋用戶超過5500萬,互聯網電視終端激活用戶數達6500萬,挺進國內網絡視頻行業第4,穩居國有控股視頻網站第1。天聞數媒數字教育與阿里云、百度云達成戰略合作,產品應用已覆蓋全國3000多所學校。中廣天擇打造“節目購”版權交易平臺,實現合作臺585家,同比增長10.38%。善禧文化攜手國內知名IP量身定制衍生品,銷售額突破3億元。琴島演藝大力發展網絡直播業務,直播板塊實現營業收入近4億元,形成線下支撐線上、線上反哺線下,以新業態發展引領轉型升級的良好局面。
轉型升級,資本成重要抓手
2010年,中南傳媒在上海交易所上市。(攝影張必聞)
縱觀第十屆“文化企業30強”的三家湘企,他們都有著上市公司和資本背景,這反映出當下中國出版發行企業紛紛謀求金融資本融合驅動產業成長的態勢。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認為,在現代出版發行企業轉型升級的背后,資本已成為重要力量和抓手。
“出版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如何繼續進一步發展,就面臨兩個方向的選擇,一是做大項目,一是實現并購。”郝振省指出,對于企業而言,這兩個方向的選擇均具有戰略意義,而金融資本的介入則會給出版集團的發展帶來極大的資金支撐,無論是投資成長比較好的大項目,還是實現大的并購,都會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可以說,上市為出版集團的快速成長提供了強力的發展后勁。”
對于中南傳媒而言,自2010年上市以來,先后成立集團財務公司和出版傳媒首家基金管理公司,“產融結合”步伐愈走愈堅實。根據計劃,“文化+金融”戰略平臺之下,中南傳媒將進一步加快資源整合和戰略并購步伐,在鞏固文化產業優勢的同時,進一步拓展醫療健康等產業板塊。相比之下,電廣傳媒旗下的達晨創投,則在風險投資領域,為文化與金融的融合發展樹立了標桿。達晨創投聚焦于TMT、消費服務、醫療健康、節能環保領域以及軍工、智能制造、機器人等特色細分行業,已發展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投資能力最強、最具影響力的創投機構之一。
國有文化企業涉足資本市場的同時,天舟文化也憑借其良好的業績成功登錄深交所,成為“中國民營出版傳媒第一股”,并以資本為抓手,先后增資北洋傳媒、并購北京神奇時代100%股權、控股人民今典、并購廣州游愛網絡,使自身發展成為規模、效益和影響力位居全國同行前列的標桿性企業。按照經營多元、業態多元、投資多元的發展思路,天舟文化積極布局教育資源與服務、移動互聯網游戲、優質文化的傳播與傳承,致力于發展成為一個集團化、國際化、文化化的文化產業集團。
目前,湖南共有8家文化創意類上市公司,分別是中南傳媒、電廣傳媒、拓維信息、天舟文化、快樂購、華凱創意、高斯貝爾、中廣天擇,形成了中國股市的“文化湘軍”方陣。另外,今年4月,快樂購發布并購重組修訂草案,再次向115億打包并購重組快樂陽光互動、天娛傳媒、芒果影視、芒果娛樂和芒果互娛5家公司發起沖擊。一旦重組成功,芒果傳媒將成為A股第一家新型主流新媒體集團。
國際視野,走出去帶來新機遇
2017年,在第24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湖南展館,“中南傳媒援南蘇丹教育項目教師培訓結業暨贈書儀式”順利舉行。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展開和開放崛起步伐的加快推進,湖南文化“走出去”力度不斷加大,為文化企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龔曙光介紹,中南傳媒近3年版權輸出700余項,輸出國家覆蓋歐美、東南亞及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擔我國首個綜合教育援外項目,成為國內第一家為他國設計頂層教育體系開發教材、培訓教師的出版企業;與法蘭克福書展集團合資成立IPR公司、彌補國內出版界在線版權交易領域的空白。
中南傳媒圍繞“版權輸出后是否有真正出版,出版之后是否有真正閱讀,閱讀之后是否有真正影響”的思考,不斷提高輸出產品的質量,努力用當代意識講好原汁原味的中國故事,充分利用國家援外政策搭建主流文化傳播通道,積極開展國外并購、推動資本走出去。“這既是國有文化企業的責任使命,也是企業做大做強,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走進去的必然選擇。”龔曙光說。
2017年,湖南文化貿易累計進出口總額22.92億美元、同比增長73%,其中出口額22.52億美元、同比增長71.5%,總量和增速均創歷史新高。以中南傳媒為代表的湖南文化企業積極探索“走出去”的新渠道和新模式,對外合作交流領域不斷拓展。湖南廣播電視臺國際頻道將高清信號輸出國門,新增高清用戶8萬戶,已成功落地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及非洲大部分國家付費電視網絡,實現全球信號覆蓋,海外用戶數接近400萬戶,覆蓋人群超過3000萬,年度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0.6%和36.5%。芒果TV積極布局海外業務,《歌手》節目落地哈薩克斯坦,《快樂男聲》三大境外唱區共同發力,海外用戶規模已超1206萬,YouTube官方頻道總點擊量超過47億次,觀看時長超過440億分鐘。天舟文化積極推動天舟書院海外布點,與人民出版社共同出資設立人民天舟(北京),為國內首批兩家獲得對外專項出版權的試點企業之一。永州奔騰印務全年出口創匯835萬美元,同比增長45%。岳陽芭蕉扇業公司全年出口創匯700萬美元,同比增長近40%,新增外貿訂單1300多萬美元。